中国古代称谓礼仪
中国号称文明古国,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、君子之国,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,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。《礼记•仪礼》道:“言语之美,穆穆皇皇。” 穆穆者:敬之和;皇皇者,正而美。就是说,对人说话要尊敬、和气,谈吐文雅。
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“你”和“您”,而古代,虽然有“汝,尔、若、而、乃”等好几个称法,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、平辈说话时,从来不用这些词,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。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,大概有如下数种。
- 用“道德高尚”的说法称呼对方,如称人为“子、夫子、先生”等等。
- 从辈份上尊称对方,如称人为“父老、父、丈人、母、媪、老伯”等。
- 称对方的字、号。
- 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“贤、尊、高”等字眼。如“贤侄”、“贤婿”等。
- 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,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,不敢直接指呼对方。例如,“陛下”代称帝王;“殿下”代称皇后、太子;“阁下”、“足下”等代称一般人。
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“我”以外,还有“余、吾、予、朕、台、卯”等。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,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。例如:
- 用“道德不高尚”或“不聪明”的说法来称呼自己。如自称“鄙人、小人、愚、愚弟”等。
- “用辈份低”的说法来称自己。例如自称“小弟、小侄”等。
- 用“地位卑*”的说法来称呼。例如自称“臣、仆、在下、犬子、牛马、自己下走”等等。
- 称自己的身份、职务,有时还加上“卑、小、贫”等字眼。例如自称“弟子、学生、小生、贫僧、卑吏、卑职”等。
- 直呼自己的名。例如孔子自称“丘”。
对人尊称
令尊:尊称对方的父亲。
令堂:尊称对方的母亲。
令郎(令子、令郎君、令嗣):尊称对方的儿子。
令嗣:称对方儿子的敬词,同“令郎”
令爱(令媛):尊称对方的女儿。
令婿(令坦、令倩):尊称对方的女婿。
令媳:尊称对方的儿媳。
令正(令阃、贤阁,尊夫人):尊称对方的妻子。
令兄:称对方之兄的敬词。
令弟:称对方之弟的敬词。
令坦:称对方女婿的敬词。
乔梓:称人父子。
昆玉(昆仲):称人兄弟。
令侄:称人侄儿。
贤契:称自己的学生。
贤兄:对同辈友人的敬称,贤指德才之众,故用为敬词。
仁兄:对同辈友人的敬称。常用于书信。
仁弟:对同辈中青年者的敬称。师长对学生,年长者对幼子亦常以之为称,表示爱重。
贤弟:意为“仁弟”,贤有德行好、才能出众之意,故习以为敬词。
高足:称别人的学生。
自己谦称
鄙人: “鄙人”本意指居于郊野之人。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,表示地位不高,见识浅陋。
臣:古人对自己的谦称。“臣”表示自谦,多有君臣关系在内。后来也完全表示谦称。
仆::男子自称谦词。仆即奴仆,下对上、幼对长自称奴仆,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。
小可:宋元间人自称谦词。
小生:晚辈对尊长称自己的谦词。
小子: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自称的谦词。
晚生:男子对前辈称己的谦词。
不肖:男子自谦词。不肖原指于不似其父那样贤能,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,表示谦恭。
不才:男子自谦词。不才即没有才能,故借以自称,以示谦恭。
不妄:男子对自己的谦称。不妄意为无才能的意思。
不敏:古人称自己不聪明,不敏捷,故自谦“不敏”。
晚生、后学、晚侍: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。
在下:自称的谦词,古时坐席,尊长在上座,所以自称在下。
家父(家严、家君):称自己的父亲。
家母(家慈):称自己的母亲。
家兄、家姐:称自己的兄姐。
舍北、舍妹:称自己的弟妹。
舍侄:称自己的侄儿。
内人(内子、内助、拙荆):称自己的妻子。
外子:称自己的丈夫。
犬子(豚子、犬儿、小子):称自己的儿子。
小女:称自己的女儿。
敝友:称自己的朋友。
妻子的种种称呼
小君、细君: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,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。
内子: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,其根源出于旧观念,认为男子主外,女子主内。
室人: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。
拙荆、山荆:源出“荆钗布裙”,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,后人用作妻之谦词。
荆妻、刑室:表示自谦,贫寒之意。
发室:原配妻子。
继室、续弦: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,故将妻殁再取称为“续弦”。
妾、姬、小妻、小星、如妻、如夫人、侧室、偏房、室、副妻等均为小老婆。
扩展阅读
09-06 [古代礼仪] 清代君臣之间的礼仪
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,自古“尚礼”,礼在中国古代成为一种社会约束力量,这种礼仪制度在古代官僚中尤为严格。且随着时代的发展,中国古代君臣礼仪的“君尊臣卑”倾向也不断被...
03-15 [古代礼仪] 古代婚嫁礼仪
婚礼嫁娶,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。和其他习俗相比,古代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。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。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...
03-14 [古代礼仪] 中国古代生活礼仪
在中国古代,礼仪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。中国古代有“五礼”之说,礼仪的来源就是人们在生活,生产,社会交际等各种活动中所遵守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,这些规范需要成为人们...
03-14 [古代礼仪] 中国古代政治礼仪
中国历来被称为“礼义之邦”。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中国古代政治礼仪包括祭天、祭地、宗庙之祭、对先师先圣的祭祀、相见礼和军礼。它几乎是一...
03-14 [古代礼仪] 中国古代礼仪发展与现状
谈到古代礼仪,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过时的、落后的东西。现代人们怀疑中国古代礼教是否还有现代价值。有人认为,当今的时代已经与先秦、两汉时期在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上已经发...